私點點心局 中國糕點傳承故事
中 國 糕 點 的 歷 史
糕點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,2000多年前的先秦古籍《周禮·天官》中就有“糗餌粉粢”的記載,這里的“糗餌 ”、“粉粢”指的均是將稻米、黍米搗成粉后制作而成的糕點。
到了漢代,“餅”類食物開始嶄露頭角,訓詁學家劉熙曾在《釋名》中解釋:“餅,并也,溲面使合并也”
這里的“溲面”即以水和面可見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發面技術,并擅長用水和蒸汽烹飪,但在漢朝,餅在當時包括了蒸餅、烙餅和饅頭等,其中最有名的是“胡餅”
《釋名》中也有解釋:“胡餅之作,胡麻著上?!苯忉屩兴f的胡麻指的就是芝麻,所以胡餅實際上就是芝麻餅。
唐代,糕點逐漸發展成了商品生產,據文獻記載,長安有糕點鋪,還有專業的“餅師”,飲茶佐以點心,也逐漸在宮廷的茶宴中流行起來,當時白居易的詩歌中就有關于糕點的詞句如:“胡麻餅樣學京都,面脆油香新出爐,寄與饑饞楊大使,嘗看得以輔興無?!?/span>